15年,我们能为碧水蓝天做多少?

生态环境严峻,

很多人的故乡都失去了记忆中清澈的河流,

还能不能找得回来?

铁腕治污到底能有多“铁”,

需要的是壮士断腕还是壮士断臂?

用15年的时间,

来偿还或部分偿还我们对水资源的欠账,

够不够,能不能?

国务院16日发布《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》,从十个方面对该行动计划进行了具体阐释,并特别强调公众参与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性。希望到2020年,实现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,到2030年,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。

用15年的时间,来偿还或部分偿还我们对水资源的欠账,够不够?能不能?明确时间表的提出和治理行动的具体部署,表达了政府治理水污染的决心,同时也说明了时间之紧迫,任务之艰巨。生态破坏很容易,生态修复却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,历史欠账太多,生态环境严峻,很多人的故乡都失去了记忆中清澈的河流,还能不能找得回来?铁腕治污到底能有多“铁”,需要的是壮士断腕还是壮士断臂,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多选题,而是必答题。

中科院院士丁仲礼接受媒体访问时,谈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,指出“拯救地球”是个伪命题,地球不需要人类来拯救,亿万年它就是这么演化过来的,生态急剧恶化毁灭的只是物种,是人类自己,所以是人类拯救人类,不是人类拯救地球。必须要认识到,还清生态欠账,全面控制污染,不是为了面子或里子好看,已经是一种“自救”的行动。这一行动与人类的子孙后代和繁衍生息息息相关,容不得口头表态,容不得阳奉阴违,容不得说困难、讲条件,在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中,我们要发展,但是绝不能要继续破坏环境的发展。

水污染防治计划特别强调公众参与,今年开始实行的新《环保法》,一大亮点也是明确“公众参与”。各级政府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、完善公众参与程序,为公民、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。西方发达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将公众参与纳入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,我们起步晚,需要学习和努力的目标也就更多,治理污染不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,也不仅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;参与也不仅仅是监督别人怎么做,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做。

不可否认,很多人一方面对雾霾天和水污染痛心疾首,一方面却觉得自己衣食住行中造成的那点污染和浪费不算个事。在污染防治中,没有做到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,就不是真正的参与。15年用来偿还环境欠账也许不够,但学会在生活中减少浪费与排放应该没有那么困难,关键是要提高意识、形成自觉、落实行动。

最近微信朋友圈中,很多人在转发一段有关节约水资源的提示,其中包括洗手和打香皂的时候关闭水龙头、暖壶的水凉了别倒掉用来洗东西等生活细节,这些都不难做到,但我们有没有在做?对于水污染已经很严重的地区,我们向市民倡议添置家用净水器,确保家人用水的安全和健康。公众参与并不是让人人都像环保斗士一样去摇旗呐喊,去跟污染与破坏叫板,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地做好点滴小事,就是积极认真地参与。